随着社会发展,各种生物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作为未来智能生活的第三空间,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。
指纹识别、面部和语音识别、虹膜扫描等生物识别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,人们也越发习惯这些人机交互方式。继在智能手机领域全面铺开之后,生物识别技术在汽车行业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,有望未来几年在车内快速普及。美国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预测,到2025年,全球1/3新车将配备生物识别传感器。
指纹识别功能升级换代
当前,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莫过于指纹识别。相对而言,指纹识别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,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,在门禁、企业考勤、保险箱、身份认证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,同时由于其成本较其他识别技术低,更易推广和被用户接受,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较为普遍。
在汽车领域,指纹识别的应用时间也不算短。对于不喜欢随身带钥匙的车主来说,指纹解锁、指纹启动车辆都是不错的功能。早在2004年,奥迪A8L就配备了指纹启动按钮。之后,保时捷等车企也陆续研发并上线了这项技术。可以说,指纹识别技术在汽车领域的门槛并不是很高。不过,指纹识别对使用环境的要求较高,容易出现失效现象,而作为替代技术的无钥匙进入、一键启动等功能已经相当便利,在不少消费者看来,指纹识别有些鸡肋。
在这种情况下,有些汽车厂商并没有放弃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,而是选择为其增加更多智能化功能。通过指纹识别,一旦车辆确定车主的主人身份,不仅可以解锁及启动车辆,还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。例如,2019年上市的北京现代第四代胜达搭载了指纹识别模块,位于主驾驶位车门把手内侧及车辆启动按键上,实现了指纹解锁开门、指纹一键启动等功能,并且系统会检测指纹从而自动调节驾驶员座椅、调出音乐播放列表等。
2020年推出的领克05限量版也首次搭载了指纹识别技术,且功能进一步升级,支持多人个性化账户指纹登入。通过指纹验证,不仅可解锁开启电子手套箱及后备箱私密锁,同时只需要轻触中控屏下方的指纹键识别身份,后视镜角度、座椅位置、灯光、空调、仪表显示等个性化设置即可自动同步至车主的习惯设定,省去原本繁琐的调整步骤。
从技术层面来说,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在指纹界占有主导地位。2018年宾利顶级订制部门Mulliner为添越车型新增一项指纹解锁保险箱配置。保险箱安装在中央扶手中,盖板采用铝合金材质,顶部安放了电容指纹扫描器,使用者必须预先设定好指纹才能开启,并允许设定多组指纹,让家人、朋友等也能使用。
此外,指纹支付服务也开始进入汽车厂商的视野。今年11月,戴姆勒宣布与知名信用卡品牌VISA合作,在梅赛德斯-奔驰汽车内推出指纹支付服务。从2022年春季开始,欧洲的梅赛德斯-奔驰客户将能够使用车内的指纹传感器,支付商品和服务费用。戴姆勒和VISA的目标是让用户在车内获得无缝支付体验。
可以看出,虽然目前指纹识别在汽车上的搭载率仍然偏低,但汽车厂商在努力为其增加更多功能,今后指纹识别有望在汽车上得到更多应用。
语音及手势识别强化交互
与指纹识别相比,语音识别在汽车领域的存在感要强得多。最先被搭载在汽车上的生物识别技术当属车载语音,且目前搭载率最高。中国质量协会此前针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购车的用户进行调查,并发布了《2021年汽车智能交互配置用户体验研究》报告。数据显示,车载语音识别的搭载率高达85%,经常使用率为55%,整体处于偏高的水平。尤其是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旗下产品,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产品,都普遍配备车载语音识别功能。甚至可以说,语音识别是智能汽车的标配。
目前,大多数车载语音系统主要是用于导航,而开关车窗及天窗、开关空调、座椅加热通风、播放音乐等操作也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完成,无需手动操作。此外,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实现安全防护,同时利用语音来启动车辆。时至今日,车载语音识别及交互市场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,本地+云端、自然语言理解、多元化内容及服务生态都在持续快速升级。
从语音交互体验来看,数年前,市面上的语音交互大多是处于指令式交互的初始阶段,汽车只能遵循工程师预先设定的指令,所有的交互逻辑固化,用户与汽车对话需遵循一定的指令。之后随着技术进步,用户开始可以和汽车进行更自然的对话。例如,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威马W6搭载全新拟人化语音助手WIMI,可支持自然唤醒、关键词唤醒、快捷指令唤醒等多种交互方式,实现超过120余项常用功能语音控制。
与语音识别一样,还有一项技术也可以简化操作、提升智能化体验,即手势识别,且已经不再局限于高端车型。近年来,一些平价车型也开始配备手势识别技术,例如长安欧尚X5带有4种驾驶模式,即标准、ECO、运动和赛道模式。如果需要打开赛道模式,可以通过语音完成,也可以对着摄像头比划一个OK的手势,系统就会识别并自动打开赛道模式。如果有人在车内抽烟,车辆将会自动识别手势,摇下车窗;如有人接打电话,系统也会自动调低车内音响音量,十分智能。
当然,考虑到使用便利性和必要性,与语音识别相比,目前手势识别技术的搭载率偏低。《2021年汽车智能交互配置用户体验研究》显示,车内手势控制功能的搭载率仅为5%。不过,这一项的用户经常使用率高达50%。显然,不少用户乐意尝试这一功能。对于企业来说,手势识别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亮点。
有效提升安全和健康水平
如果说指纹识别、语音及手势识别等是为了方便驾驶,提升汽车智能化程度,那么面部识别、虹膜识别、体温检测等技术则能有效保障驾乘安全,并实时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。通过这些技术,汽车可以监测驾驶员的心跳、脑电波、脉搏、疲劳状况等生理行为数据。
例如,早在2019年,沃尔沃汽车宣布使用车载摄像头来监控车内驾驶员,防止驾驶员分心驾驶或酒后驾驶,甚至还可以检测驾驶员的体温,从而监控驾驶员的健康状况,防止驾驶员突发疾病而导致汽车失控。该摄像头非常先进,可通过观察瞳孔来判断驾驶员的血糖水平。如果发现驾驶员有健康问题,汽车会给亲人或医院打电话。此外,汽车会了解你的身体状况,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为你减压。沃尔沃方面表示。
德国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在202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上也展示了类似技术。博世的这一套系统由驾驶员监控摄像头和乘客监控摄像头组成,可识别驾驶员面部特征位置,例如鼻子和嘴,从而知晓驾驶员注意力集中在哪儿,并在其分心的时候发出警告甚至减速或自动停车,同时它还能用于检测乘客的姿势,尤其是后排儿童乘客的状态,从而确保安全。现代汽车集团也在考虑为车辆增加虹膜识别功能,如果驾驶员出现分心驾驶或酒驾等行为,使得车辆偏离车道的风险加大,系统将通过警示灯、声音和震动等向驾驶员发出警告。
采用面部识别技术,还有助于确认驾驶员的车主身份。如果确认是车主本人,系统将解锁车辆,并启动个性化设置,例如车内温度、广播以及其他偏好。心率监视器、安全带传感器等技术,也有助于确认车主身份,从而确保车辆安全,防止盗窃。事实上,面部识别不仅针对驾驶员,还可以有其他用途。例如,迪拜2018年开始在大街小巷部署自动驾驶的巡逻警车,它配备了一套强大的摄像系统,具有人工智能和面部识别系统,可扫描目标群体的面部信息,而后与数据库中的犯罪嫌疑人信息进行自动比对,如果发现可疑情况,就会自动报警。
随着社会发展,各种生物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而作为未来智能生活的第三空间,汽车生物识别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。无论是汽车厂商,还是仪器厂商、可穿戴设备厂商等,都在积极为汽车增添更多智能化功能,使之变得更加安全、舒适和便捷。可以预见,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。
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,国家为了扶持整个行业的发展,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车企都给予了巨额的补贴,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为了骗取补贴的车企,以下就是国家财务部前段时间公布的新能源骗局公司名单:1、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是在
事实上,虽然特斯拉大方地公开了自己的专利,但是大多数国内的车企都没有对外声称自己使用了特斯拉的专利,即便是有,也没有透漏太多的细节,所以关于国产电动车用了特斯拉的哪些专利,目前已知的答案少之又少。不过据了解,比亚迪使用了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
比亚迪DM-i是比亚迪旗下推出的一套超级混动系统,目前该系统主要有4种驾驶模式,即EV纯电模式、HEV串联模式、HEV并联模式和发动机直驱模式,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路况,下面就来看看比亚迪DM-i四种模式的切换方法。以比亚迪汉为例,在车辆挡位
特斯拉公开专利的目的如下:1、推动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特斯拉在开放专利后,确实是涌现出了许多造车新势力,有利于带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,推动汽车市场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,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蛋糕做大,其实也有利于特斯拉从中获取利益。2、促进产业链整
特斯拉专利对外开放的原因如下:1、推动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特斯拉在开放专利后,确实是涌现出了许多造车新势力,有利于带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,推动汽车市场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,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蛋糕做大,其实也有利于特斯拉从中获取利益。2、促进产业
关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高不高,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牌车型,以最近热度较高的理想汽车、问界汽车以及长安深蓝为例,三者对比之下,理想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油耗最高,问界以及长安深蓝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则比较低。理想汽车的代表车型理想ONE以及理想L9